同樣是三伏天祛濕,為何有人喝紅豆薏米水見效顯著,有人卻越喝越乏力?關鍵在于體質差異。中醫(yī)將易受濕邪困擾的體質大致分為濕熱、寒濕、痰濕三種,每種體質的濕氣表現(xiàn)與調理方案大不相同,只有辨清體質對癥施策,才能讓祛濕效果事半功倍。
濕熱體質者常被 “熱” 與 “濕” 雙重困擾,典型表現(xiàn)為口干口苦、咽喉腫痛,臉上愛長紅腫痘痘,大便干結或黏滯不爽,小便發(fā)黃。這類人祛濕需兼顧清熱與利濕,可多吃綠豆、苦瓜、絲瓜等清熱利濕的食物。綠豆能清熱解毒、利尿消暑,用綠豆煮水時不加糖,直接飲用效果更佳;苦瓜雖苦,卻能清瀉心火、健脾開胃,涼拌時少放辣椒更適合濕熱體質。日??蓻_泡蒲公英茶,蒲公英性寒味甘,能清熱解毒、利尿散結,對濕熱引起的咽喉不適有緩解作用。需注意,濕熱體質者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如火鍋、燒烤等,以防加重體內燥熱。
寒濕體質多因長期貪涼、過食生冷所致,常見癥狀為畏寒怕冷、手腳冰涼,舌苔白膩,大便不成形。調理重點在于溫陽散寒、健脾祛濕,生姜是不錯的選擇,早上喝一杯生姜紅棗茶,能溫補陽氣、驅散寒邪;羊肉性溫,三伏天適量食用可補氣血、祛寒濕,搭配蘿卜燉煮,既能中和羊肉的溫熱,又能促進消化。艾灸關元穴(位于下腹部,臍中下 3 寸)和命門穴(位于腰部,后正中線上,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),能溫腎壯陽、散寒除濕,每周 2-3 次,每次 15 分鐘即可。同時,要杜絕冰飲、涼菜,避免長時間待在空調房,以免加重寒濕。
痰濕體質者體型多偏胖,常感覺身體沉重、困倦乏力,痰多且黏稠,舌苔厚膩。調理需化痰祛濕、健脾益氣,山藥是理想食材,其富含淀粉酶,能促進消化、健脾養(yǎng)胃,可煮粥或清炒食用;冬瓜能清熱化痰、利水消腫,與海帶同煮,祛濕化痰效果更佳。運動方面,痰濕體質者適合快走、游泳等有氧運動,通過大量排汗排出體內痰濕,運動強度可稍大些,每周堅持 3-5 次,每次 30 分鐘以上。此外,痰濕體質者要控制食量,避免暴飲暴食,減少高糖、高脂肪食物的攝入。
不同體質的祛濕小技巧也有所不同。濕熱體質者可每天用薄荷水洗臉,薄荷的清涼屬性能緩解皮膚油膩;寒濕體質者睡前用艾葉水泡腳,能增強溫陽散寒的效果;痰濕體質者可經常按摩中脘穴(位于上腹部,臍中上 4 寸),促進脾胃運化,減少痰濕生成。
總之,三伏天祛濕不能一概而論,只有辨清自身體質,采取對應的調理方法,才能高效祛除濕氣。若難以判斷自己的體質,可咨詢專業(yè)中醫(yī)師,在指導下科學祛濕,讓身體在三伏天保持輕盈舒適。
